返回

大明嫡皇孙,开局救活太子朱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7章 睁开眼睛看世界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按照朱允熥的指示,马和在马剌加建立了总督府,负责管理大明与南洋诸国的外交事务。

    朱允熥又建议朱标,从京营中抽调最精锐的步兵二千名,火器兵二千兵,骑兵二千名,弓箭兵二千名,水兵五千名,大型战船二十艘,开赴马剌加驻防。

    并且从内地征召一千匠户,一千民户,一千盐户,移民马剌加。

    朱标问道你不是说不在马剌加驻军吗?怎么又改主意了?

    朱允熥此一时彼一时也,如今攻守之势变了,陈祖义在南洋成了过街老鼠,无力反抗朝廷在马剌加驻军了,而南洋诸国也乐见天朝在马剌加驻军。天既与之,何不取之。

    天下迟早由他主张,朱标默认了。

    但朱元璋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,不在海外驻军是写进了《皇明祖训》的。朱允熥此举大大突破了祖制。

    果然这一决定公布之后,遭到了工部、户部、兵部的一致反对。

    他们很怕开了这个头就再也收不住脚了。

    朱允熥并没有被这些反对声所动摇,反复说服宋璟、夏元吉、茹瑺。

    他详细阐述了在马剌加驻军和移民的重要性和潜在好处,强调了马剌加的战略地位以及与南洋诸国开展贸易的潜力,

    嘴巴说破了皮,一点用都没有。

    宋璟说我大明地域广阔,物产富饶,马剌加远在万里之外,偏远蛮荒,为什么将这么多人迁移过去?

    这就是典型的坐井观天,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,自弃于广阔的世界。

    夏元吉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,亏本的买卖没人做,臣实在不明白殿下专做亏本的买卖。

    这就是典型的鼠目寸光,只看短期利益,而不为万世谋。

    茹瑺说路远难制,鞭长莫及,人心难测,久必为患,殿下忘赵佗故事乎?

    这就是典型的小肚鸡肠,天下非朱家一姓之天下,而是天下人之天下,为了华夏之繁荣昌盛,就算牺牲朱家的特权又算得了什么。

    不驻军,不移民,马剌加根本占不住。

    四叔辛辛苦苦开拓的疆域,奴儿干都司、关西七卫、交趾布政司、三宣六慰,不到二十年,就被好圣孙败光了。

    好一个横亘东北亚、东南亚、疆域辽阔、远迈汉唐的庞大帝国!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!

    朱允熥每每想起来就心痛得不能呼吸。

    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你们还是去马剌加实地考察一番,然后再下结论吧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朝堂上人人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朱允熥从怀中取出一卷地图,徐徐展开,挂在柱子上,说道

    诸位请看,这个画红圈的地方,就是马剌加,地处海上交通的咽喉地带。朝廷在此驻万余精锐之师,则南洋安宁,然后海患除,东南半壁江山亦得以安宁。

    宋璟眉头微皱,若有所思地看着地图;

    夏元吉双手抱胸沉思;

    茹瑺则静静地站在一旁,面容严肃。

    朱标最后拍板兹事体大,户部、兵部、工部派一批人去实地考察,然后再作定论。

    永乐元年十一月,一个庞大的南洋考察团从南京出发。

    南洋近在咫尺,大明朝廷对它却异常陌生,总觉得茫茫大海之上的国度是远在天边的化外之地。

    考察团阵容相当庞大,由茹瑺、夏元吉、刘璟带队,汇聚了兵部、户部、工部的七十余名官员。

    他们从长江口出发,先抵达了首里城,在小琉球群岛停留了四天。

    然后顺流而下到了琉北镇,在大琉球岛上停留了七日。

    然后南下吕宋。

    朱寿被留在吕宋本来是不情不愿的,但是几个月下来,却觉得吕宋岛上的日子太快活了。

    考察团在吕宋岛停留三天后,又赶往马剌加。

    进入马剌加海峡,三人就意识到——

    马剌加襟山带海,面向南洋,截断西洋,确为天下之咽喉,派数万雄兵扼守此地,则南洋诸国尽在掌握之中。

    马和己经在马剌加建了一座面积极大的官厂,长宽各五里,俨然一座城市,至少能容纳五万人。

    官厂两重城寨,外排栅,内城垣,东西南北四座城门,设更鼓楼,有士兵巡逻。

    立在城楼上,极目远眺,数十里洋面一览无余。

    官厂内建有大量营房及仓库,将来可屯军,亦可作为远洋贸易的中转站和补给站。

    马剌加处处都在大兴土木,大街小巷人流如织,各国商贾随处可见。

    放眼望去,一派生机勃勃景象。

    茹瑺、夏元吉、刘璟出了书斋就进朝堂,一直活在书本中。

    这一次漫长的考察,终于让他们见识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。

    小琉球宛如世外桃源,大琉球山海形胜,吕宋土地肥美,马剌加更是个绝妙好地方。

    历经两个多月的行程,永乐二年正月,考察团终于回来了。

    朱标在文华殿召见

第107章 睁开眼睛看世界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